滕州主城区16所学校周边25个路口交通信号配时切换“开学模式”
叮铃铃~暑假结束,秋季开学的铃声已响起,开学倒计时,学校周边交通压力也将随之而来;为保障学校周边路段,安全、有序的出行环境,滕州交警针对开学前后车流量变化,启动交通信号灯的“开学模式”,实现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的双提升。
一、数据研判:开学季校园周边交通压力显著攀升
为精准掌握开学后交通运行态势,滕州交警联动高德地图等大数据平台,结合近3年暑假开学季交通运行数据,对城区16所学校区域重点路段的流量、车速、拥堵指数等核心指标开展对比分析。结果显示,开学后校园周边交通呈现“早晚高峰提前、流量双向激增”的特征:
(一)重点路段拥堵指数大幅上涨
善国路(通盛路至永昌路):早高峰拥堵指数由暑假期间的1.12升至1.68,涨幅49.1%;晚高峰拥堵指数由1.08 升至1.56,涨幅44.4%,主要原因是主干道通勤车辆与接送家长车辆流量大,部分家长接学生车辆集中停放,占用有限道路资源。
学院路(新兴路至荆泉路):早高峰拥堵指数从1.05增至1.52,涨幅44.8%;晚高峰拥堵指数从1.03 增至1.49,涨幅44.7%,该路段因通勤车流与接送学生车流叠加,通行需求超出道路承载能力。
通盛路(善国路至科圣路):早高峰拥堵指数从1.09升至1.51,涨幅 38.5%;晚高峰拥堵指数从1.06 升至1.45,涨幅36.8%,受周边商场、菜市场密集影响,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现象突出,干扰正常通行秩序。
(二)停车资源供需矛盾加剧
学校周边1公里范围内停车场使用率从暑假期间的45%攀升至89%,部分学校周边路段临时停车需求较暑假期间增长超1倍,停车资源紧张问题进一步加剧道路通行压力。
图1 开学前后学校周边主干道拥堵指数对比图
二、精准施策:全链条优化校园周边交通管理
针对开学后交通运行特点,滕州交警围绕“学生安全过街、车辆快速通行、停车有序规范” 三大目标,对16所学校区域25处交叉口实施信号配时升级,并优化干线道路通行方案,有效破解校园周边交通难题。
(一)单点配时“一校一策”,定制化调控交通流
错峰时段精准划分:结合中小学上下学时间差异,将信号配时方案细化为“小学专属时段”“中学专属时段”“通用平峰时段” 三类。如学院路与善国路交叉口(北辛中学周边)在早7:00-7:30、晚16:30-17:00 增设 “学生过街优先时段”,每次绿灯时长延长10秒,保障学生安全过街。
绿信比动态调整:改变暑假期间“保障主干道通行” 的绿信比逻辑,开学后转为 “优先保障学校方向与行人过街需求”。例如,善国路与荆河路交叉口(实验小学旁)早高峰将南向(学校方向)绿灯时长从40秒调整为60秒,晚高峰将北向(接学生车辆返程方向)绿灯时长从35秒调整为55秒,同时缩短东西向绿灯时长15秒,减少对学校方向车流的干扰;龙泉路与学院路交叉口(滕州一中东校区旁)考虑到夏季学生骑行自行车出行较多,早高峰将非机动车过街绿灯时长从20秒延长至30秒,避免非机动车滞留路口引发交通事故。
特殊相位按需增设:针对部分路口“左转车流大、行人过街难” 问题,新增专项相位。学院路与善国路交叉口(北辛中学旁)晚高峰北向南左转接学生车辆激增,新增“北向左转待转相位”,每次可多放行15-20辆左转车辆,缓解左转车道排队压力。
(二)干线协调优化,提升主干道通行效率
对善国路、学院路、北辛路、解放路、龙泉路等5条核心干线绿波协调方案进行重新优化,适配开学季交通流特开学后学校周边道路流量提升,假期信号配时方案无法满足通行需求。根据流量、流向变化情况,重新制定绿波协调方案,保障学校周边主干道通行畅通。
三、警校家联动,共筑校园周边安全交通环境
滕州交警在15所学校周边设置“护学岗”,每日早晚高峰期安排警力定点值守、动态巡逻,负责交通指挥疏导;重点查处违法停车、闯红灯、不礼让行人等影响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的违法行为,形成有效震慑;联合学校开展“开学第一课・交通安全教育” 活动,通过案例讲解、实景演练等方式,提升学生交通安全意识。
请各位接送学生的家长,自觉遵守交通法规,听从交警的指挥,按规定有序停放车辆,做到即停即走,同时教导孩子们了解交通安全常识,共创安全、畅通、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。